公元622年12月的一个早上,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,还在微微发亮的夜色之中沉睡,除了打更巡逻的差役和飘了一夜的大雪,街头鲜有人迹。 普通的百姓还沉浸在睡梦之中,然而此时的南院外,已有数百人齐聚于东墙之下,他们当中的有些人,是从昨夜就已经等在此处了。
就在这时,人群之中突然爆发出一声轻呼:“来了!”
大家齐刷刷抬起头,顺着此人手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风雪深处,有三五人踏雪而来。为首一人身着內侍服制,手捧黄榜数卷,疾步如飞,其后四人亦步亦趋,转眼间便行至众人面前。
空地上的人呼啦一声围了上去,瞬间淹没了五人的脑袋;空地外的篱笆墙也不能幸免,被东边的国子寺(后改为国子监)赶来的学生给踩了个稀烂...
这样的情景出现在大唐武德五年,公元622年12月一个冬天。
这是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天,因为这一天,是有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届科举成绩的公布日,也是第一位科举状元的诞生日。
虽然这是一个寒冬的早晨,但是对于成千上万报国无门的寒门士子,以及即将到来的大唐盛世而言,无疑是一场春天的约会。
它标志着自秦汉以来被世家大族垄断的官场局面,将彻底被打破。从此,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,许多出身贫寒但能力卓绝的读书人得以打破阶级的桎梏,登堂入室,获得施展抱负的机会。
这些人当中,有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民族英雄文天祥;有“书贵瘦硬方通神”的一代书法大家柳公权;有历经四朝、两任宰相的一代名将郭子仪;有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“诗佛”王维...
自隋唐开创科举制度,到光绪三十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,科举制历经1300余年,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。有人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,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;也有人说科举制是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,是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。
无论如何,站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劳动生产力的角度上来看,一种制度的产生只要能优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,那我们都可以说它是好的,而一旦这种制度成为束缚社会进步的阻力,那它就会遭到人们的唾弃。
在科举制诞生以前的世袭制、察举制、九品中正制,无不是如此,在诞生初期都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意义,而在后世逐渐暴露出弊端,从而被新的制度取代。
那么科举制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,它的过去和未来是怎样的呢?
今天,我们借着一年一度的高考马上就要到来的这个机会,给大家科普一下这项古代的“高考”制度——科举制的前世今生。
现行高考方案
通行方案
“3+X”
应用地区:大部分省市区
“3”指“语文、数学、外语”,“X”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,自主从文科综合(政治、历史、地理)和理科综合(物理、化学、生物)2个综合科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。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,最成熟的高考方案。总分750分(语文150分,数学150分,外语150分,文科综合/理科综合300分)。
具体考试时间:
6月7日 (上午) 09:00-11:30 语文(下午)15:00-17:00 数学(文科数学或理科数学)
6月8日 (上午) 09:00-11:30 文科综合/理科综合(下午)15:00-17:00 外语
“3+学业水平测试+综合素质评价”
经过教育部批准,从2008年起,江苏省实行“3+学业水平测试+综合素质评价”高考方案。
“3”指“语文、数学、外语”,语文160分(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)、数学160分(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)、外语120分,满分480分。
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含物理,化学,生物,政治,历史,地理,信息技术7科,各科原始满分为100分,考生需参加未选为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5门必修科目,其中信息技术只能作为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,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按原始得分实行合格与不合格评价,60分及以上为合格,其余为不合格。普通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须全部达到“合格”,方可参加高考和选修科目测试 。
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考试含物理,化学,生物,政治,历史,地理6科,各科原始满分120分,文科考生必考历史,理科考生必考物理,再从化学,生物,政治,地理中任选一门,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按原始得分排名实行等级计分,分为6个:A+ [ 0%-5% ]、A ( 5%-20% ]、B+ ( 20-30% ]、B ( 30%-50% ]、C ( 50%-90% ]、D ( 90%-100%]。
由于此方案总分偏低,造成分数段扁平密集,且操作复杂,另外物理、化学等科目不计入总分,造成理科人才选拔困难,所以该方案实行至今争议较大。
具体考试时间:
6月7日 (上午) 09:00-11:30 语文(文科加30分钟)(下午)15:00-17:00 数学(理科加30分钟)
6月8日 (上午) 休考(下午)15:00-17:00 外语
6月9日 (上午) 09:00-10:40 物理/历史 (下午)15:00-16:40 化学/政治/生物/地理
“3+3”(海南)
应用地区:海南省
海南省高考考试共6科目,语文、数学、英语为公共科目,文科生单独考政治、历史、地理,理科生单独考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。
具体考试时间:
6月7日 (上午) 09:00-11:30 语文 (下午)15:00-17:00 数学
6月8日 (上午) 09:00-10:30政治/物理 (下午)15:00-17:00 外语(含听力)
6月9日 (上午) 09:00-10:30 历史/化学 (下午)15:00-16:30 地理/生物
国家出台方案后,而且试点省份的试点办法出来之后,新入学的高中生开始实施。
改革方案
应用地区:上海市、浙江省(3+3)
上海方案:
必考科目:语文/数学/外语每科150分,其中英语一年两考,取最高分。
选考科目:物理,化学,生物,政治,历史,地理选3门,每科70分,按照A A+……比例给分,总分660分。
浙江方案:
必考科目:语文/数学/外语每科150分。
选考科目: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技术,学生要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。
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,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。每门总共安排3次统一考试,考生可自行决定参加时间,每门科目最多参加2次,选考科目成绩实行等级赋分,如成绩在前1%者赋分100分加入高考总成绩。总分750分
“3+2”(1994-1999年)
应用地区:全国(除上海市)
“3”指语文,数学,外语,“2”指文科生加考政治、历史,理科生加考物理、化学。各科满分150分,总分750分。
“3+1”(1985-2016年)
应用地区:上海市
“3”即语文,数学,外语,“1”即政治/历史/地理/物理/化学/生物;语文150分,数学150分,外语150分,政治/历史/地理/物理/化学/生物150分,总分600分(期间增加过综合能力测试科目,30分,后又取消)。
具体考试时间:
6月7日 (上午) 09:00-11:30 语文 (下午)15:00-17:00 数学
6月8日 (上午) 09:00-11:00 政治/历史/地理/物理/化学/生物 (下午)15:00-17:00 外语
“3+1+1”(2003-2007年)
应用地区:江苏省
“3”即语文,数学,外语,“1+1”即从政治/历史/地理/物理/化学/生物任选两科组成“1+1”;各科满分150分,总分750分。
”4+2/3"(1978-1993)
应用地区:全国(1985年后除上海市)
“4”指必考政治,语文,数学,外语(1983年起外语成绩按照得分的100%计入总分)四门科目,“2”指文科生加考历史,地理,“3”指的是理科生加考物理,化学,生物。